中國糧食凈進口是利大于弊?
中國糧油儀器網從網絡上獲悉,【背景】近期,關于糧食凈進口的問題引發社會關注。農業部的數字顯示,2004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并且不斷擴大,2012年逆差達到492億美元,其中谷物凈進口接近1400萬噸,大豆進口 5839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60萬噸。大規模進口農產品是否安全、可持續,會否引發糧食危機,成為關注焦點。
糧食凈進口有沒有那么可怕?怎樣防范糧食危機?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資源有限,當下中國糧食凈進口的狀況基本上無法改變,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凈進口還會呈現擴大的趨勢。不過,在保障主要糧食品種高度自給的基礎上,管理好糧食安全風險,就可以有效避免糧食危機。
李國祥說,中國國內農業資源不足,國際上糧食價格較低,凈進口擴大是中國積極參加國際分工,實行優勢互補的多贏結局。目前看來,中國的農業資源在超負荷利用,中國的糧食凈進口是利大于弊的。
2012年,中國糧食出現大幅度增長以后,國內庫存水平升高,同時進口量增多,出現國內庫存暫時性無法消解的情況。李國祥稱,這標志著中國過去直線擴大的凈進口狀況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時期。目前國內大豆的進口量占60%-70%,在一些主要的品種上,如稻谷、小麥、玉米則不能依賴進口,需要高度自給。
李國祥指出,糧食危機與糧食自給不是對等的關系。糧食自給率下降不一定就會導致糧食危機,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只有約20%,但它沒有產生糧食危機。糧食危機是糧食價格暴漲,正常的糧食供給無法滿足。
“目前中國糧食的核心是管理好糧食安全的風險,不能只看進口量的多少,也不能單純地看自給率,關鍵是要看風險能不能控制好。”李國祥說,進口量和生產量的波動是難免的,由此帶來的價格波動要有防控風險意識。同時,調控國內糧食存量,需要調整進出口結構、打擊走私、提高庫存管理水平,并調整國內糧食生產結構等。
對未來趨勢,李國祥稱,中國的糧食生產不可能一直持續增長下去,同樣,進口量也不可能像過去10年一直直線上升,將來會呈現而緩慢平穩波動上升的態勢,這屬于正常現象。
更多糧油儀器內容:http://m.10xin10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