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誤區關于發展有機農業的認識
來源: http://m.10xin10yi.com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5-03-30 閱讀次
1、有機食品認證了就不用監管了
有機農業是對誠信要求最嚴的產業,其生產成本低,利潤大,但要求有機農業的經營者要高度講誠信。生產有機食品應當從最基礎的有機肥來源抓起,而不是從有機認證抓起。有機食品認證部門應當嚴把認證關,還消費者一個明白;消費者應當正確理解有機生產過程前期投入大、回報少、用工多這些道理,優質必須優價,否則如果你花的錢少,商家給你的肯定是“牌子真、東西假”的產品。
2、搞有機農業會餓死人
幾年前,我們建議國家發展有機農業,但聽到這樣的反對意見“中國搞有機農業會餓死人”。這樣的論調一直被農業專家所宣揚,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其實這是強加到有機農業頭上的不實之詞。2007-今,我們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內,嚴格不同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轉基因,小麥、玉米周年產量達到2000斤,將低產田成功改造為噸糧田;有機肥養地5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實際產量,比起常規化肥農業模式來,不僅產量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
3、重有機認證形式,不重視有機生產內涵
有機食品生產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一是有機原料,原料必須來自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是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產品;二是有機過程,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三是有機跟蹤,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記錄;四是有機認證,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認證機構來認證審查。
在上面四個條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個,其次是第三個,最難的是第一個。為了讓消費者心理上“滿足”,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氣去搞所謂的“認證”和“跟蹤”,而對有機原料和有機生產過程則不愿意去花功夫。“認證”和“追蹤”來的容易,而認真遵守有機食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則費工、費時、投入大、見效慢。
4、有機農業規模越大越好
許多地方政府與發展有機農業,但明顯不懂有機農業的生產規律,以為規模越大越好,動輒“萬畝有機園”、“萬畝有機蔬菜基地”、或者“百萬畝有機稻田”。這些均不是有機農業的做法。有機農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需要多樣性化的種植與養殖,從單一的無機農業種植效益上看,規模大了成本低、效率高,但有機農業是相反的,需要動物、植物、微生物生產在合理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并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如有機肥來源問題,如果養殖與種植之間的空間距離遠,就增大了有機生產成本,除非做假的有機農業,用化肥替代有機肥。
5、有機食品產量低,因此價格就要賣的貴
這個說法雖沒有給有機農業扣上“餓死人”的帽子,還是給扣了一個“有機產量”低的帽子,從而為賣高價找借口。實際上,有機農業產量不一定低,甚至還高于普通作物,但為什么農民不愿意搞呢?這是因為有機農業生產是勞動相對密集的,是種植多樣化的,需要懂技術的農民,農民必須感覺到在家門口掙到的錢比在城市里掙得多,才會愿意從事有機農業生產;投資商、交通、物流與零售都要有效益,這樣,價格自然就高了。有機食品價格高的原因是,消費者將健康保護、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民就業、城鄉就業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考慮了,有些實際上是替政府買單的。消費者的付出有多方面的回報,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如果減少有機食品價格,政府就必須作為。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m.10xin10yi.com
有機農業是對誠信要求最嚴的產業,其生產成本低,利潤大,但要求有機農業的經營者要高度講誠信。生產有機食品應當從最基礎的有機肥來源抓起,而不是從有機認證抓起。有機食品認證部門應當嚴把認證關,還消費者一個明白;消費者應當正確理解有機生產過程前期投入大、回報少、用工多這些道理,優質必須優價,否則如果你花的錢少,商家給你的肯定是“牌子真、東西假”的產品。
2、搞有機農業會餓死人
幾年前,我們建議國家發展有機農業,但聽到這樣的反對意見“中國搞有機農業會餓死人”。這樣的論調一直被農業專家所宣揚,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其實這是強加到有機農業頭上的不實之詞。2007-今,我們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內,嚴格不同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轉基因,小麥、玉米周年產量達到2000斤,將低產田成功改造為噸糧田;有機肥養地5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實際產量,比起常規化肥農業模式來,不僅產量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
3、重有機認證形式,不重視有機生產內涵
有機食品生產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一是有機原料,原料必須來自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是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產品;二是有機過程,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三是有機跟蹤,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記錄;四是有機認證,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認證機構來認證審查。
在上面四個條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個,其次是第三個,最難的是第一個。為了讓消費者心理上“滿足”,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氣去搞所謂的“認證”和“跟蹤”,而對有機原料和有機生產過程則不愿意去花功夫。“認證”和“追蹤”來的容易,而認真遵守有機食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則費工、費時、投入大、見效慢。
4、有機農業規模越大越好
許多地方政府與發展有機農業,但明顯不懂有機農業的生產規律,以為規模越大越好,動輒“萬畝有機園”、“萬畝有機蔬菜基地”、或者“百萬畝有機稻田”。這些均不是有機農業的做法。有機農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需要多樣性化的種植與養殖,從單一的無機農業種植效益上看,規模大了成本低、效率高,但有機農業是相反的,需要動物、植物、微生物生產在合理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并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如有機肥來源問題,如果養殖與種植之間的空間距離遠,就增大了有機生產成本,除非做假的有機農業,用化肥替代有機肥。
5、有機食品產量低,因此價格就要賣的貴
這個說法雖沒有給有機農業扣上“餓死人”的帽子,還是給扣了一個“有機產量”低的帽子,從而為賣高價找借口。實際上,有機農業產量不一定低,甚至還高于普通作物,但為什么農民不愿意搞呢?這是因為有機農業生產是勞動相對密集的,是種植多樣化的,需要懂技術的農民,農民必須感覺到在家門口掙到的錢比在城市里掙得多,才會愿意從事有機農業生產;投資商、交通、物流與零售都要有效益,這樣,價格自然就高了。有機食品價格高的原因是,消費者將健康保護、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民就業、城鄉就業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考慮了,有些實際上是替政府買單的。消費者的付出有多方面的回報,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如果減少有機食品價格,政府就必須作為。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m.10xin10yi.com
上一篇:機械化作業稻米香里說豐年
下一篇:綠色生態農業不能只停留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