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農業不能只停留在紙上
近年來,我國耕地在不斷逼近紅線的同時,由于過度施用化肥農藥,不少企業的恣意排污,土地質量正在加速退化。中國農村雖然廣袤,但土地污染卻早已潛伏暗長,呈星火燎原之勢,正向每一片田園邁進,這已深刻影響到農產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此外,因土地污染引起的重大災難、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群體事故,也已變得屢見不鮮。
正是因為農業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煩惱”與“挫折”,所以,才讓社會各界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生態農業上。由生態農業,很容易聯想前兩年國內媒體報道的日本農業“順天收”。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學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合資而建的朝日綠源公司于2006年在山東萊陽租下1500畝耕地,用來養殖奶牛,種植玉米、小麥、草莓等,租期20年。5年來,朝日綠源種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甚至不除草,一畝地的產量僅是當地人的一半。這不僅讓當地人看不明白,而且被當地人恥笑,認為日本人是在糟蹋土地。
從表面上看,日本人租種的土地產量僅是當地人的一半,似乎很傻很天真。倘若從深處看,日本人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的種地方式可能會賠本,但這只是吃小虧,從長遠來看他們是在占大便宜,賺大錢。他們可以通過不同農產品的巨額收益來彌補虧本。譬如,朝日綠源的牛奶每升定價22元,是國內牛奶價格的1.5倍;他們生產的草莓每公斤定價120元。5年前,朝日綠源的草莓就在上海上市,刷新了草莓價格紀錄。
實際上,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正成為眼下多數國家頗為流行做法。法國為發展綠色農業,設立1500萬歐元的綠色未來基金,用于支持生態農業結構調整,形成產品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渠道,還對從非綠色農業向綠色農業轉變的農戶提供免稅等優惠待遇;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日本民眾對蔬菜等食物安全非常關心,完全或部分利用人工光源的室內栽培型“植物工場”,獲得了更高的市場和消費者關注度;2005年,比利時開始按照歐盟生態農業的標準,大規模建設綠色農業。2011年,比利時的綠色農業面積達到59220公頃,比2010年增加21.6%,占其農業總面積的4.43%。
好在國家層面早已開始著手改變目前農業發展的舊模式,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最能印證這點。2011年“一號文件”聚焦農田水利建設,提出10年內投資4萬億元,年均4000億元;2012年強調農業科技創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則鼓勵城市資本下鄉發展農業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顯然,農業已被中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2013年政協“一號提案”,隆重提出綠色農業,這就提醒我們的國家層面,不要把綠色農業所達成的共識,只停留在口頭上或紙面上,一方面需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比如加大對綠色農業的財稅扶持力度,建立綠色農業試點,制定出推廣生態農業時間表和路線圖等。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的是執行力度,以全面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這不僅是普通老百姓的共同期待,也符合國際慣例。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m.10xin10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