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調整和完善糧食收儲政策
中國糧油儀器網最近調查發現,進入9月下旬,各冬小麥主產省陸續進入麥播時節,在地方政府農業部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發布“播種指導意見”的同時,作為“保障農民利益、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糧食政策之一,2014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該如何制定備受關注。
由于加快調整和完善糧食收儲政策以及價格支持政策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各方正在積極探索,并研究制訂糧食補貼的長效機制,這樣不僅能繼續穩定糧食生產,更能夠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作用,擴大農民收益,進一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因此,適度提高最低收購價不僅是政策方面的延續,更有助于留出空間,讓糧食價格沿市場化方向運行。
農業部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秋冬種是奪取明年夏季糧油豐收的關鍵一仗。今年秋冬種政策環境較好,國家將繼續提高明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釋放政策信號,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
結合當前整體經濟形勢以及糧食市場的行情發展趨勢,筆者認為,2014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將圍繞“在繼續完善糧食補貼機制的前提下,適度提高政策收購價格”為主要原則進行調整。理由如下:首先,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但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種植成本連年提升,在農民的收入構成中,種糧收入遠低于外出務工收入;另一方面,在收購時期,很少有種糧農民直接售糧給糧庫及企業,托市政策多被農村的糧食經紀人等中間環節所享用。所以,大幅提高托市價格難以改善農民收入,政策初衷逐步淡化。
其次,適度提高政策收購價格將減少對現貨行情的影響,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農民的惜售心理。由于今年冬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差強人意,加之目前已經進入小麥消費旺季,符合預期的政策變動幅度將對當前經濟運行起到最大限度的穩定作用。
第三,盡管國家在7月份就提高并發布了2013/2014年度玉米的臨儲收購價格,但受政策限制和消費不振影響,玉米行情弱勢運行;同樣,受進口及走私大米的壓制,國內稻米行情也持續低迷。如果大幅提高小麥的托市價格,它們之間的比價關系勢必會導致玉米、稻谷協同走高。
第四,如果大幅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當托市價高于市場價時,國家不僅要動用相當的財力去執行收購和保管任務,增加財政負擔,還容易因監管不當導致腐敗滋生、糧食損耗。同時,較高的托市價格也存在“國家”與“民企”搶糧之嫌,直接影響到糧食產業多元化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預計,2014年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的調整幅度將在2013年基礎上提高7.1%~8.9%,調整后的托市價格水平在1.2~1.22元/斤。
更多糧油儀器內容:http://m.10xin10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