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為儲備糧管理開設“數字糧庫”系統
江蘇省為儲備糧管理開設“數字糧庫”系統
糧食收購以次充好、糧食儲存賬實不符、“轉圈糧”騙取國家巨額糧補……近期,頻遭曝光的糧庫痼疾,再次引起社會各界對我國儲備糧管理的擔憂。
“這些問題在我們糧庫是不會發生的!”不久前,記者在江蘇省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采訪,糧庫主任王學權道出個中緣由,“我們花錢給自己套了個‘緊箍’”。王學權說的“緊箍”,指的就是今年初建成使用的“數字糧庫”系統。
見識“緊箍”
洪澤湖糧庫年中轉量超過30萬噸。走進糧庫的中央控制室,墻上的十多塊監控屏,實時顯示著各種視頻圖像。在這里,不僅糧庫監管人員可以實時查看每個糧倉里存糧的情況,通過物聯網,省糧食局還可實現遠程實時監控。
送糧的車輛經過的地磅臺周圍,安裝有車輛檢測器、紅外傳感器、無線射頻識別讀寫器、攝像頭等多個物聯網傳感設備和自動控制設備,車輛駛上磅臺,如果有“壓艙物”、“車輛未完全上磅”等舞弊行為,系統將實時報警;庫內糧堆的頂部、中間和底部都布有傳感器,系統會把傳感器獲得的相關數據實時傳到控制室,并經過分析給出處理措施;發現有蟲情,則會給出提示適時殺蟲……確保糧食顆顆入倉,粒粒無損。
以往每到糧食收購旺季,糧庫都會出現長長的交糧隊伍,今年洪澤湖糧庫的夏糧收購卻是另一番景象:交糧車來到糧庫,從入門處獲得一個電子身份牌后,就可以自動完成報港登記、扦樣化驗、自動稱重、入倉確認等諸多流程。
受益的不只是糧庫
“轉圈糧”是糧庫的痼疾。一些糧庫為騙取國家糧補,利用陳糧輪換,將國家儲備糧出售給關聯企業再回購,即以陳糧低價“賣”出,再以新糧高價“買”回,“賬動糧不動”,而國家發放的購糧補貼已經落入私囊。既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更直接威脅糧食安全。
承建這座數字糧庫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信息[1.70% 資金 研報]股份有限公司糧食業務負責人高峰說:“‘數字糧庫’基于物聯網的糧食流通管理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傳感器、智能圖像分析等技術,實現遠程實時監管國家糧食儲運情況。因為物聯網的數據沒有授權誰也改不了,這就可從根本上杜絕舞弊行為,消除了‘轉圈糧’問題,糧食主管部門也能夠及時準確掌握糧庫的信息。”
看來,這套系統不僅是給糧庫戴了個“緊箍”,也給國儲糧加了一把“安全鎖”。
建“數字糧庫”值不值
“上這套系統,我們糧庫自己出資400萬元,如果按照15年壽命計算,我們庫每年的糧食中轉量超過30萬噸,每噸糧食成本增加不到1塊錢。” 建“數字糧庫”值不值?王學權算得很細。
“不用再造各種報表了,不用再翻看統計賬、財務賬、實物賬本了,你能想象可以節省多少人力。”更令王學權得意的是,糧食存儲對溫度、濕度有嚴格要求,以前需要倉管人員拿特定儀器進入糧倉定時監測,查一個糧倉,一個人需要2小時。“如今,一個人只需幾分鐘就可以查清。”
國家儲備糧安全是實現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國有3萬多家糧庫,如何運用高新技術管好儲備糧,國家有關部門很早就啟動了有關課題的研究。“數字糧庫”就是一項重要成果。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m.10xin10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