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提出關注舌尖上的健康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對食物的消費水平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原來的“吃飽吃好”轉變為“吃的營養、吃的健康”,優質、高效、生態、安全代替了以往的追求產量。為此,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進一步的完善法律法規,讓消費者安居樂業。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到202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從食物生產、食品加工業發展、食物消費、營養素攝入、營養性疾病控制等5個方面,細化了21個具體的、可考核的指標。如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5億噸以上、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全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等,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嗎?
張輝表示,確保食物生產量目標的順利實現,關鍵是落實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提升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其他食物供給有保障。
為了保證《綱要》的順利實施,我國確立了“三個三”的發展重點,優先發展優質食用農產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奶類與大豆食品;優先關注“三個重點區域”: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優先改善“三類重點人群”:孕產婦與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把這類人群作為重點,使之有效地節制飲食、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通過平衡膳食,從根本上調節其能量及營養物質的攝入水平,同時加強身體運動,把過多的食物消費及體重降下來,才能真正實現營養與健康相互促進的預期目標。
針對貧困地區營養不足的現狀,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辦公室主任孫君茂建議,要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采取扶持與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創新食物營養改善方式,如保障人均基本口糧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合理開發利用當地食物資源,采取營養干預措施,以提高其食物消費水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
只有做到具體時間具體對待,不能一刀切,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讓消費者吃的健康,吃的放心,讓人們有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促進經濟的發展,建設社會,共建美好家園。更多資訊:糧食儀器 http://m.10xin10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