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在線】糧食增產模式攻關
據糧油在線技術人員了解:在糧食連年增產、耕地等資源日益趨緊的背景下,如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目前正在全國各地試點推廣的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就是要依靠科技力量,發掘增產潛力。
日前,迎著細雨,記者來到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的20萬畝高產創建核心區,田地阡陌相連,玉米一片蔥綠、長勢喜人。
今夏,齊河縣小麥收割面積113.52萬畝,平均單產達到561.2公斤,而20萬畝高產創建核心區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22.7公斤,創造了全國大面積高產的紀錄。齊河縣副縣長李彬彬說,“能實現這么大面積高產,靠的是從高產創建到整建制推廣,再到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的一路穩扎穩打”。
什么是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是高產創建的‘升級版’”。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說,就是將各地萬畝示范片的成熟模式進行完善配套,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集成組裝為區域性、標準化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實現更廣范圍、更大面積推廣普及。“就是從種到收形成套餐式的技術組合,供基層干部和農民選擇!
“這幾年,高產創建活動有力促進了糧食連年增產,需要將其中的成熟技術凝練提升、集成組裝,形成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比~貞琴說,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業生產的面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正由人工、畜力和小農具作業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轉變,農業經營正在由分散的小農戶為主向規模化經營轉變。為適應新變化,我國需要集成推廣以機械化為載體、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增產增效并舉的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模式,將這些高產高效技術“打包”,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中間推廣應用。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介紹,糧食增產模式攻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推廣區域性標準化增產模式,二是開展重點科技攻關。
與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的思路不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突破了行政區域的界限,在生態類型相近、種植制度相同的區域內,實行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跨縣、跨市、跨省聯合推進,協作攻關,突破制約區域內糧食產量提升的關鍵技術瓶頸,形成區域性、標準化的高產高效模式。
目前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已在全國啟動,農業部已經研究制定了58種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主要針對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四大區域、29個糧食生產優勢區域,涵蓋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油菜等五大作物。下一步農業部門將示范推廣這些模式,力爭到2020年糧食增產1000億斤以上,油菜籽增產500萬噸以上。
“這58項技術模式突出了關鍵技術,兼顧各個實際生產環節的技術配套!敝x建華說,以玉米為例,一方面是選育耐密宜機收品種,突破機械收獲瓶頸;另一方面,通過逐步統一行距,突破機械作業瓶頸。東北玉米區應加大深松整地技術推廣,深度應不小于30厘米,2至3年一次;黃淮海玉米區應狠抓貼茬直播關鍵技術,因墑搶時,適當增加種植密度;西北玉米區應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地處黃淮海地區的德州市,是全國5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千畝玉米噸糧攻關。“品種統一選用登海605,80厘米等行距種植,密度達到了每畝5800株。此外,還‘打包’精量點播、化學除草、化控防倒、病蟲害綜合防治、適時晚收等技術!庇衩赘弋a攻關田指導專家馬仁元說,“這套‘技術組合拳’一旦成熟,就可以向村民推廣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國糧油儀器在線)部分新聞轉載自網絡,其目的是為給用戶分享傳遞更多知識信息,不代表贊同其文章的觀點內容,不對文章的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