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口農產品被檢出轉基因
出口農產品屢陷“轉基因門” 科學家呼吁盡快完善開放式轉基因檢測方法數據庫
現代社會,技術常常超越它本身的科學屬性。例如轉基因檢測技術,就在扮演貿易壁壘的角色--上月,歐盟又一次提出嚴查中國出口的米制品,因為其中檢出了非法轉基因成分。
這類難題,對轉基因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產品出口前如果對轉基因成分進行充分檢測,就不至于被要求嚴查、退貨甚至銷毀。從事轉基因農作物研究的學者、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大兵教授告訴記者,轉基因成分檢測已經成為各國展開轉基因食品監管的重要一關,目前人們對于轉基因食品有不同認識,但不論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大規模推廣,中國的轉基因技術以及轉基因檢測技術,都應該加快發展。
轉基因食品的監管難題
專家告訴記者,歐盟此次嚴查中國大米,正反映出轉基因技術快速發展時代,轉基因食品監管所面臨的困難處境。
現在幾乎各個國家都制訂了關于轉基因食品監管的標準,其中美國的要求比較寬泛,并未要求強制標識。按照歐盟的規定,所有轉基因產品,包括轉基因物質含量超過0.9%的動物飼料、植物油、種子和副產品,都必須清楚標明。而且歐盟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水稻合法種植,因此在米制品中只要檢出轉基因成分,就可以認為不合法。在韓國,凡是加工的食品中含有3%以上轉基因糧食構成時,都必須貼標識;在日本,如果食品中轉基因含量超過5%,就必須進行強制性標識。而中國的要求更嚴格--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就一定要強制標識。
但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要完全檢出,并不那么容易。因為不僅是農產品,即便是食品原料中的某一種含有轉基因成分,也必須按照出口國的要求進行標識。比如歐盟曾經檢出中國米制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就是在湯團的面皮中檢出的。
據介紹,現在用于農產品的轉基因技術,是將植物或者動物中的基因片段轉移到農產品中,因為本身就是來自天然界,因此很難找到一項技術能夠檢測所有的轉基因產品。“現有的技術只能在懷疑產品可能含有某種轉基因成分的情況下,再來確認是否真的如此,因而常常有漏檢率。”某高校生命科學研究院從事轉基因研究的一位教授這樣告訴記者。他舉例說,歐盟檢出的米制品中含有BT63基因,就是根據BT63的圖譜來比對確定的。據介紹,歐盟最新的管控系統能夠檢測出大米產品中的26種轉基因物質,但這還遠遠不足以覆蓋所有的轉基因技術。如果超出了這一范圍,就無法檢出。
轉基因檢測常充當貿易壁壘
“轉基因檢測有時候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生物環境,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但也常常被作為貿易壁壘的手段,用以保護當地的農業生產”,張大兵教授告訴記者。
僅以歐盟嚴查中國米制品為例,這已不是歐盟第一次對中國的米制品采取措施,中國也不是唯一一個因為轉基因農產品而在歐盟遭到懲罰的國家。不僅僅是轉基因技術,動物保護條款、與環保相關的“綠色條款”,也常常被作為一個貿易壁壘來限制農產品進口。日本就曾經為了保護本國的農產品生產,建立了“肯定列表制度”,以是否檢出列表上的農藥成分和轉基因成分作為將美國、中國等農產品出國大國的農產品攔在市場之外的重要手段。
據介紹,歐盟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大米制品價值約5000萬歐元。在過去幾年中,歐盟嚴查過中國100多批次米制品。早在2010年和2011年,歐盟就對含有轉基因成分BT63的中國米制品頻頻拉響警報,并于2011年12月臨時緊急宣布將對中國米制品實施史上最為嚴苛的入境檢查,強制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并依據檢測結果采取退貨和銷毀處理。
“很多時候,在符合WTO規則情況下,標準是貿易戰的一種體現方式,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標準,而同一個標準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位長期研究國際貿易的學者這樣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各個國家可以制訂自己的標準,所以這些標準可以為貿易戰披上合法的外衣!
技術提升才能有效監管
“加快轉基因技術以及轉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才能確保轉基因產品的有效監管,進而確保貿易順暢,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而且避免中國的產品在出口時再次遭遇被嚴查甚至銷毀的命運!睆埓蟊淌谡f。
盡管在生物技術研究者看來,轉基因技術并不可怕,但民眾對于轉基因食物的接受度并不高。尤其是歐洲人,對于轉基因技術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最為警惕。歐盟認為,對轉基因食品進行評估的科學數據的獲得,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研究結論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歐盟對轉基因食品市場實施嚴格監管和控制。據介紹,上海口岸每年進口約1000萬噸轉基因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同時有大量的米制品出口到歐盟、日本等地。要保證轉基因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安全有序,建立完善、高效、準確的轉基因產品檢測方法和標準至關重要。
但很多時候,在食品中檢出轉基因成分是監管困難造成的,而檢測水平的落后又導致了監管的落后。
張大兵教授自己所帶領的課題組完成了轉基因標識檢測的工作,并且組織了水稻、番茄、番木瓜和棉花等農產品的國際協同驗證試驗,制訂了2項ISO國際標準。單單是張大兵教授的課題組研制出來的檢測方法,在近3年來就累計為1182萬噸、貨值283.2億元的進出口農產品進行轉基因檢測,從1015批未經申報的進口產品中檢測出轉基因成分。從90批出口大米制品中檢出轉基因成分,貨物停止出口,避免了經濟損失。發現轉基因Bt176玉米在我國非法種植,及時上報農業部和質檢總局,避免了出口索賠、中外知識產權糾紛。
“但這遠遠不夠,因為我們現在的標準還僅僅是對一部分農產品的一部分轉基因成分進行檢測!睆埓蟊Q,應該盡快完善開放式轉基因檢測方法的數據庫,并且定期更新,提供主要商業化應用的轉基因產品檢測方法。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m.10xin10yi.com


